首圖.jpg

  香洋是關廟的舊地名,最早出現在永曆18年(1664)的《台灣軍備圖》,當時就已有漢人屯墾,叫做「小香洋民社」。

後來因為「山西宮」的關係,改叫做關帝廟庄,最後變成現在的「關廟」。

 

IMG_4684.jpg

 

說到關廟,除了是赫赫有名的旅美投手 王建民老家之外,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台灣鳳梨的大產地,幾乎和關廟畫上等號了。
可能是因為鳳梨的名氣太響,原本種植面積也相當廣大的竹子,反而黯淡無光,殊不知綠竹筍與竹編也是關廟相當厲害的
農特產品;另外一樣可能中北部民眾比較不知道的就是純日曬的關廟麵

因此在政府的推廣之下,鳳梨竹筍關廟麵成為「關廟三寶

IMG_4698.jpg

 

這次很榮幸再度受邀,參與i憩頭所辦的「香洋X三寶小旅行」,而這也是i憩頭今年度所規劃台南小旅行的12條行程之一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i憩頭網站

i憩頭 漫遊台南城 我的幸福旅行

 

這次活動是自行前往,根據工作人員提供的資訊,原本筆者想說會是在市區當中,想不到繞進鄉野小路,還經過了鹽水溪上游的「許縣溪」。
幾個小彎後抵達目的地 ─「合進製麵廠」。

IMG_4672.jpg

IMG_4680.jpg

 

關廟麵對於台南人一定不陌生,特點在於純日曬,麵香濃厚,因此一直是筆者家中的常備食材之一,吃下這麼多關廟麵,
這還是筆者頭一遭進到製麵廠來。在老闆楊大哥的簡單介紹下,開始了今天的行程。

IMG_4708.jpg

IMG_4697.jpg

IMG_4695.jpg

 

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乾淨無雜物的原料存放區,與印象中的工廠很不一樣,進到產線前還有更衣室與清潔區,根本科技業來著。

IMG_4838.jpg

IMG_4839.jpg

 

緊接著是製麵廠的心臟
整個製麵流程  和麵 → 壓延 → 柳麵 → 曬麵 → 包裝

這台機器所負責的是前面半成品的部份,也就是和麵與壓延。麵粉入料後一定比例的,但可不是一套公式用到底,
還要是季節與溫溼度的不同來調配,光是麵粉就有好幾種,機器只是代替人的手,不過裡面的「眉角」就需要學習與經驗的累積,
別以為買台機器就能開工廠了!

IMG_4833.jpg

IMG_4834.jpg

 

和好的麵就長這樣,濕濕軟軟的,接下來就是壓延的步驟,目的是讓麵體能更有Q度,就好像桿麵一樣,層層交疊壓合,讓筋性更顯著。

IMG_4716.jpg

IMG_4725.jpg

IMG_4726.jpg

IMG_4730.jpg

 

壓延完成後就會像這樣一捲一捲的,不過此時麵體會稍有一點溫度,等靜置一下後才會到下一個製程─柳麵。
而做好的麵體可是有約24公斤重,如果整天這樣搬,手應該也廢了,而且過程中有危險,故都用小吊車來搬運。

IMG_4721.jpg

IMG_4735.jpg

IMG_4738.jpg

 

「柳麵」就是將麵體按需要的種類,裁切成麵條,再把麵條,一把一把折成扇狀,然後搬到曬麵場進行 SPA 曬麵的步驟。
正當筆者心裡OS:「這工作也真簡單」的同時,楊大哥馬上就補刀補充說,這個步驟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,就是不能按壓
太緊,否則曬麵的時候這個部份就會曝曬不均。

IMG_4750.jpg

IMG_4758.jpg

IMG_4762.jpg

 

緊接著就是我們常在影片中看到的曬麵,光站在曬麵場,筆者就知道這是很辛苦的工作,因為只有在艷陽高照的時候,才是曬麵最好的時間。

IMG_4784.jpg

 

基本上,曬麵就是在跟老天爺賽跑,如果天氣不是艷陽高照,像今天稍為多雲,其實就要擔心了。
楊大哥說如果日照與溫度一有變化,便會影響到曬麵的時間與品質,而且這樣的天氣也可能隨時會下雨,
一旦如此,就要敲戰備鐘了,動員所有人來把麵搬進去放。

IMG_4787.jpg

IMG_4792.jpg

IMG_4812.jpg

IMG_4816.jpg

IMG_4826.jpg

 

而之所以將工廠設在較偏僻的地方,也是為了避免市區中骯髒的空氣與灰塵污染到關廟麵,
楊大哥打趣著說,日本人看到這樣手工日曬麵條會當作是寶,如果是歐美人士就會覺得這很髒、沒衛生,
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東西方對於飲食的看法是有些差異的。

IMG_4807.jpg

 

活動到這邊,就是讓大家體驗柳麵的工作,大家選定位置後,就等大哥裝上 子彈 麵體開始切麵,讓大夥自己折麵。
前面說是簡單的工作,可是一開始卻讓大家搞不懂 (再度補刀),於是工作人員紛紛開始下去急救.....

IMG_4846.jpg

IMG_4852.jpg

IMG_4876.jpg

 

其實折了幾把麵後,開始抓到訣竅,一簍簍的白色太陽花就一朵一朵浮現了;擺滿之後一樣拿出去曬麵,接著開始設計個人專屬的
關廟麵,待麵曬好之後便會包裝郵寄到家中。

IMG_4878.jpg

IMG_4882.jpg

IMG_4885.jpg

IMG_4888.jpg

 

完成後就是試吃時間,楊大哥特別準備了乾拌錦魯乾濕分離兩種吃法。乾拌只用了醬油與香油,錦魯就是我們吃的魯麵,
只是筆者手腳太慢,只吃到魯麵。

IMG_4890.jpg

 

楊大哥說這魯麵是關廟的作法,雖然配料不若府城作法那般豐富,但卻是清甜香醇的樸實好滋味。

IMG_4901.jpg

 

吃飽喝足後,又要出去烤肉了...啊不是,是出去替麵翻身  ~
純日曬的方式無法像機器乾燥那樣快速與均勻,因此必須藉由翻麵,讓每個地方都能均勻乾燥,避免變質。
這個工作多半兩人搭配,一前一後,前者翻麵,後者將麵再整理一下,避免重疊而曝曬不均。

IMG_4906.jpg

IMG_4909.jpg

IMG_4915.jpg

IMG_4916.jpg

IMG_4917.jpg

IMG_4923.jpg

 

 

接著換大家下去體驗翻麵了,根據筆者實際操作後,其實沒有很難,只是比較耗費體力,適合男生做;女生則適合後面整理的部份。
但這樣的大熱天底下,很容易中暑,而且會曬傷,實在是很辛苦。

IMG_4946.jpg

IMG_4935.jpg

 

 

導覽至此,下一個地點─新光社區
新光社區原本叫做「嗊哩」(北京話唸做ㄏㄨㄥˇ ㄌㄧˇ),但不知何意,只是因為台語唸起來很不太好聽,所以在民國57年之時,取地籍圖上的
「新埔」,又適逢電力接通,因此由當時的村長改名叫做「新光」。
( 資料來源:《南瀛地名誌》 新豐地區,黃文博著,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)

IMG_5032.jpg

IMG_5078.jpg

IMG_4976.jpg

IMG_5077.jpg

 

新光社區也是台灣數個彩繪社區之一,透過社區營造,將原本青壯年人口流失的老社區,重新點亮起來。
利用當地農特產─鳳梨竹筍,做成風味餐與加工品,也將竹編技術利用社區體驗方式,讓大家了解竹子的便利性與先人的智慧。

IMG_5071.jpg

IMG_5070.jpg

 

抵達這裡已是中午時分,社區鄉親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中餐─長竹宴
利用本地的大竹筒挖空後,將菜餚放入,作為容器,再以小竹筒當作碗,真的是物盡其用。
菜色則有涼拌綠竹筍、滷五花肉、木耳炒鳳梨、炒青菜、炒麵與竹筍雞湯

IMG_4957.jpg

IMG_4959.jpg

IMG_4961.jpg

IMG_4963.jpg

 

令我印象最深刻是木耳炒鳳梨涼拌綠竹筍。大姐說木耳炒鳳梨是古早味的作法,吃起來木耳鹹香,又有鳳梨的酸甜,十分下飯;可惜
綠竹筍很快就被清空了,那清甜爽脆的滋味還真令人難忘,新鮮自然不在話下,甜度讓人以為是不是糖水煮過,不愧是關廟三寶之一。

IMG_4967.jpg

 

吃飽之後,稍作休息
馬上就是竹編的手作體驗,要教大家做竹扇,這裡特別請到了社區阿嬤,為大家做教學。本來想說用拍照來掩飾筆者手拙,
可是還是被來自台北的朋友給識破了,於是Wen Yi青年只好再次上陣做手工,自己的扇子自己做  ~

IMG_4986.jpg

IMG_4989.jpg

 

已經80幾歲的阿嬤竹片一上手,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做好了開頭,果然行家來著!
接下來就是照著步驟一層一層編。

IMG_4987.jpg

只要卡關,馬上有阿嬤空降救援!

IMG_5003.jpg

意外拍到阿嬤的竹編手環很時尚

IMG_5006.jpg

IMG_5015.jpg

 

 

說實在的,做竹編還真是好玩,不過也是要有耐心的人才坐得住。可是也因為很好玩,
又加上外面實在太熱,因此原本一小時的體驗,大家就在這裡做了兩個小時 (汗)

IMG_5018.jpg

 

做完之後社區志工大哥,領著大家到旁邊小溪玩水。
首先看到的是舊吊橋的基座,只是後來因為開了新橋,吊橋就沒再使用了,不過未來如果有經費的話,
也許會有風華再現的時候

IMG_5043.jpg

IMG_5037.jpg

 

從嗊哩小站旁的小路往下走,就是等等要玩水的地方。
這條溪是鹽水溪的上游,叫做「許縣溪」,也叫做「許寬溪」,因為位處上游,所以水相當乾淨,沒有長很多青苔。
只是再往上走一點正在做水泥護堤,導致溪水稍微混濁一點。

IMG_5048.jpg

IMG_5064.jpg

 

 

其實鹽水溪對我來說是一條再熟悉不過的河川,但是因為下游的汙染實在太嚴重了,連接近都不想接近,沒想到在這
裡我還能如此貼近它。

IMG_5052.jpg


名字叫做旺來的可愛土狗,會自己挖坑,躲洞裡避暑 挖洞自己跳?!

IMG_5049.jpg

 

最後因為竹編的體驗活動多花了一個小時,玩到這裡也接近活動結束的時間,而且真的天氣熱到大家都不想繼續走,
所以剩下的社區導覽部份就沒有繼續,活動就到此結束~

IMG_5028.jpg

 

後記
這次的活動相當吸引筆者,因為很少有這種機會能夠到製作關廟麵的工廠,參觀了解關廟麵的生產過程。或許關廟麵在外縣市
不是那麼有名,但對一個台南子弟來說,如同台南小吃美食一樣,講究純日曬製作關廟麵,是值得引以為榮的;另外也體會製
麵職人的辛苦,因為在這大熱天底下工作絕非易事,以後吃到關廟麵,更懂得珍惜這樣辛苦製作的美食。

雖然沒有完整走過新光社區,不過也在這邊體會到年輕人不多的老社區,在社區營造的經營下,仍保有那份活力;品嘗到的在
地農產更是令人印象深刻,只要新鮮,簡單的烹飪調味,其中的人情味,更勝任何奢華豪宴。但最令筆者覺得有成就感的是,
手殘如此的我竟然還能編出一隻竹扇,即便是常卡關,終究還是能順利完成,原本不太敢參加DIY活動的筆者,也漸漸開始喜歡
這樣的體驗。

備註:新光社區部分區域這邊有小黑蚊出沒,建議多帶個防蚊液與止癢軟膏,已備不急之需

IMG_4800.jpg

 

感謝 i憩頭規劃了如此有趣的活動,之後更期待有這樣結合在地特色的體驗行程能夠參與
相關資訊可參照下列網站:

i憩頭 

合進製麵廠

嗊哩小站粉絲團

地平線文化事業 蔡小姐
TEL:06-312-4249
MAIL:tainanitour@gmail.com

 

arrow
arrow

    WenYi 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