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澳門下環河邊新街289號
電話:+853-2831-3195
營業時間:PM12:30~PM03:30,PM07:00~PM11:30
公休日:週二
餐廳全名:船屋葡國菜餐廳 A Lorcha
距離上次出國也約莫三年了,而這次出國的目的,其實是要去吃喜酒(驚),順便玩一玩。
大學時,班上正好有兩位來自澳門的同學,其中一位今年結婚了。於是幾位要好的同學打算揪團去讓新郎倌請客,體驗一下澳門的辦桌菜,也順便看看另一個澳門同學。
澳門於明朝嘉靖36年(西元1557年) 租借給葡萄牙人,一直到1999年才回歸中國,400多年的時間,許多方面深受葡萄牙的影響,飲食也是其中一環,像是葡國菜。地處南歐的葡萄牙,在烹調上使用橄欖油、大蒜、蕃茄,臨海的位置也盛產海鮮;到了大航海時代,因為到東方的航程十分遙遠,許多食材不易保存,所以在烹調上會因地制宜,是用當地的食材或調味料,造就出另一種風味的葡萄牙菜。
三天行程當中,第一天澳門友人帶我們兩個先遣部隊去吃葡國菜,選定的是相當知名的「船屋」,只是這趟路我們「走」了一個小時。雖然可以沿途飽覽澳門風光,但是膝蓋也吃飽了XD,一整天沒休息,走到餐廳也累翻了。
外面沒什麼人,只有一位服務生在外面,不過裡頭可是座無虛席,即使有訂位也等了幾分鐘,看起來顧客有本地人也有外國人。
Menu,品項很多,所以只拍了幾張,但實在是太累了也拍的很差,再補了幾張手機照。餐點價格大致上都MOP40~150,另外加一成服務費,最後因為是朋友請客,也就沒問結帳金額,有些菜的單價也忘了。
最後點了炸馬介休球、葡式燴海鮮飯、炭燒牛仔骨、 橄欖油香蒜炒蜆和葡國雞,以及三罐汽水。附帶一題,這裡的服務生看起來應該是外籍的,所以都是英語點菜,好在有中英對照的menu。過沒多久服務生就送上了一人一個的麵包,味道與口感相當好,要不是朋友提醒我可以沾其他菜餚的醬汁ㄧ起吃,應該很快就被我吃完了。
橄欖油香蒜炒蜆,不同於台灣炒九層塔的方式,一大碗滿滿的海瓜子用大蒜炒過之後,再加入白酒烹煮,融合海瓜子的鮮甜湯汁,然後拌入大量的香菜,雖然量多但不至於搶了整道菜的滋味,反而更提升風味的層次。要不是還有其他菜還沒上,還真的想把整碗湯喝完或者用麵包沾著吃。
炸馬介休球(MOP 48),馬介休是正統的葡萄牙食材,從廣東話音譯而來,其實就是葡萄牙鹹魚,只不過是鱈魚醃漬而成的。魚肉混合著馬鈴薯泥,再裹粉油炸,外表看起來不起眼,但味道很好,沒有可怕的鹹魚味,還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馬鈴薯香氣,吃起來的味道有一點像是麥當勞的鱈魚堡。
炭燒牛仔骨伴薯條(128)
牛仔骨就是我們所說的牛小排,吃起來有蒜香味,很像在台灣吃到炸排骨的味道;肉的油脂夠,咬起來也不會又硬又乾,還可以配旁邊附的蔬菜一起入口。
葡國雞(MOP 128)
葡萄牙曾在印度建立貿易據點,所以也將印度香料帶入澳門,而葡國雞就是結合中西料理的澳門菜,所以不算是正統的葡國菜。這道菜有濃濃的咖哩香,但並不會辣,吃起來很溫和,應該是有加入椰奶;舖在下層的馬鈴薯塊,有馬鈴薯香也吸收了整道菜的香氣,咬起來十分鬆軟,不過點這道菜其實還會附上一份的長米飯,點菜時要斟酌一下份量。
葡式燴海鮮飯,雖然說是燴飯,但吃起來比較像是湯汁多的燉飯,烸鮮配料十分可觀,除了淡菜之外,還有一隻螃蟹一起燉煮,再加上其他水產,帶著滿滿的海味;但調味上比較沒那麼重,不過吃到的是相當濃醇的鮮味,真讓人停不了。而且份量也夠大,夠3~4個人吃。
裡面有很多人在用餐,基於禮貌與隱私,所以不方便亂拍,只拍了幾個地方。
顧客真的是絡繹不絕,一直有人進來用餐。
這次葡國菜初體驗讓我有很好的印象,如果還有機會去澳門,我仍會將這家店列入行程內。而且附近也有許多景點可以走走看看,例如媽閣廟與教堂,來澳門玩不妨在這裡待個半天,順便品嚐一下美味的葡國菜。
美食會因背景、環境而有不一樣的定義與認知, 純粹個人分享,不代表集體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