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二段157號
營業時間:17:30 ~ 05:30 公休日:不定
3/9正當經典賽中日打得火熱,北中南反核大遊行之際,我去聽了一場以 台灣在地食材為主題的講座。本來是應該用過晚餐再去聽,但東摸西摸也就錯過了時間,偏偏講者以客家小鎮─美濃為核心講述主題,於是PPT上便充滿了各種美食的照片,客家封肉、炒板條、花生豆腐…不勝枚舉。好不容易聽完了,便驅車前去府前路用膳,原本心中想到的是「府城牛肉湯」,但看到旁邊有間小麵攤,裡裡外外坐滿了人,心想晚上10點有這麼多的客人,東西應該也不會太差,就試試看吧!
價目表:價格不貴
點了乾意麵、扁食湯、一些滷菜
乾意麵:喜歡吃意麵,就喜歡它的Q勁,其由來據說是說因為桿麵的時候需要出力,所以發出「噫、噫」的聲音,故取其音,稱為「意麵」。
肉臊肥瘦參半,濃濃醬油香中隱約聞到紅蔥頭的香氣,拌著白晰剔透的麵條,味道整個散發出來
扁食湯:皮比較厚一點,口感帶點Q度,一碗20也算划算
滷菜:切了豬皮、豆乾、海帶跟滷蛋很清爽,但很有味道,不過鹹,吃起來沒有負擔,更不會搶了意麵的丰采,是個有特色也很稱職的配角。
肉臊
高湯:仔細看,除了大骨以外,還有洋蔥等,難怪光喝清湯就很有味道。
滷汁:這大概是看過最「搞剛」,還有洋蔥跟蘋果。老闆說他們用的不是老滷,所以加一些蔬果提味。
滷菜櫃
吃完之後,問了年輕老闆黃大哥,能不能讓我拍拍店裡的東西,讓記憶中的美食留個影像做紀錄,他便一口答應了。邊拍也邊聊,這時候其實已經晚上6點了,但加上我,也只有三四個客人,照理講應該開始有很多吃晚餐的客人出現才對,怎麼跟我第一次來吃的「盛況」有那麼大的反差。一問之下才知道,小時候黃大哥跟著家人從台北來到台南定居,並且在中國城右前方的空地那邊做起麵攤小生意,而那附近除了逛街的人潮以外,就是附近夜生活的人,所以營業的時間才會那麼長,而尖峰時刻往往是在9點過後。但是空地是政府的,拆除後,就搬到府前路現址這邊,繼續做麵攤生意。
大街小巷上的麵攤,雖然賣的東西差不多,但是每一家的味道都是創業者的智慧,也許不起眼,卻是每個人心中的好味道,也是每個人每個故事中的一角,你我之間就在這有了交集~